我在餐馆等人,旁边有个女人也在等。
她一直打电话给她老公指路,开始还耐心,越指越狂躁,最后爆了:
我让你学着用gps,你非不用,就是接受不了新事物!都什么年代了,活得跟野人一样!
最后这句把我逗乐了。同时窃喜:还好我不是野人。
但也没喜悦几天。
上周我去健身馆,瑜伽教练问我怎么好久没来,我说忙。
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原因。
真实情况是,我们家离健身馆大约两公里,这个距离,走路太长,打车太短,我每次都为了怎么去煞费苦心,为了不费这个心,就索性不去了。
这理由太不过硬,我有点说不出口,只是在课后跟教练说准备买辆自行车,来去方便。
她说你可以骑小红车啊。
小红车?
就是共享自行车啊,满大街都是,扫码就能骑,一次五毛钱。
第二天我试了一次,果然方便。
而且留意了才发现,真是满大街都是啊。
原来我虽不是野人,但也算不上新时代的新青年。
我其实是个守旧的人。说白了,是懒,懒得费心去研究新事物,于是也就接受无能。
但现在越来越觉得,有些新东西,真的是好,真的能为我们节省时间,减少麻烦,提高生活品质。
所以,就算慢半拍,我也强迫自己去跟上时代的节奏。
以前我出门,钱包、手机、钥匙是必带的三样。
现在家里是密码锁,买东西都是手机支付,所以,出门只要拎着手机就一切ok。
以前我抽屉里一堆快餐店卡片,现在它们统统没用了,要订餐,用外卖软件就好。
以前想听耶鲁哈佛的课程,得翻天覆地找,现在网上有无数名校公开课,随时看,免费。
以前出门打车,常常等半小时打不到,现在直接网上约车,他会比男票更准时地等在我家楼下。
……
无数新事物,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。
科技对我们生活的改变超乎想象。
现在和以前不一样,去年和今年不一样,甚至昨天和今天都不一样。
前几天有个挺黑色幽默的新闻。
一个小学文化的色鬼,闯进一个单身美女家里,图谋不轨,巧的是,美女正跟朋友视频聊天,朋友在视频里听到美女呼救,大声呵斥,但色鬼根本不知视频聊天为何物,继续施暴。
朋友见呵斥无效,报了警,自己也赶过来。色鬼还未得逞,警察已到,抓了个正着。
——没文化多可怕。
当然,我们学习新事物,不是为了更稳妥地干坏事。利用它们做正经事,才是真格的。
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的原著小说曾被称为“最不可影像化的故事”。
因为它讲的是一个少年与老虎在一条船上227天的海上漂流。
“不要碰动物和水”,这是好莱坞的箴言,何况这只动物还是老虎,还要跟一个少年长期待在一条船上。
但李安借由科技手段,打造了一只以假乱真的数码老虎,并呈现出了美轮美奂的震撼风景。
可以说,是新科技催生了这部零差评电影。
李嘉诚常常讲,虽已近90岁高龄,但他对新技术的了解,并不逊于年轻人。
他以前看新闻喜欢纸质版,ipad出来后,就只看电子版了。
他的下属说:“如果李先生是个停滞的人,就不可能有今日之成就。”
有人说,越有钱的人越喜欢尝试新事物,越穷的人越留恋旧东西。
这话不无道理。
有个开服装店的妹妹,从淘宝一兴起,就意识到形势变了,迅速开了网店,找人设计页面、四处广告宣传,网店越做越大,把自己的实体店都带得红火多了。
现在她已经成了认证大v,正在筹划搞vr体验、视频直播。
她也有了自己的小团队,她说招人时,一条重要标准就是对方要懂新事物,这样的人能给团队带来新鲜血液,创造无限价值。
最好玩的是,妹妹把她老妈也培养成了科技达人。
我有次去店里,看到阿姨正拿着ipad给顾客介绍一件大衣——“你看这是网购客人的评价,全是五分好评。”
“别的店也有这款,都比我家贵。”她嗖嗖地刷着页面,看得我眼花缭乱。
这让我想起另一件事。
不久前有个朋友的姑姑找他借钱,朋友在外地,把一万块转账给我,托我给。
说你直接转账给姑姑不好吗?他说不行,她搞不懂这些,必须要当面拿钱。
我约了那位姑姑一起去银行,取了钱给她。
她挺开心,说:这多好,拿到手里钱就是钱,转什么卡,不把握。
我说转到银行卡里,钱也是钱,也把握。她摇头:不行不行,还是这样好。
这位姑姑和妹妹的老妈,年纪相仿,外表看起来也无甚差别,但显然,她们已经是两个时代的人了。
如果我们不跟上世界的节奏,可能最终就会变成姑姑这样的人。